ps如何修图(PS修图教程)


Photoshop作为专业图像处理工具,其修图能力涵盖从基础调整到高级合成的完整工作流。核心修图逻辑遵循“整体-局部-细节”的分层处理原则,通过调整图层、蒙版、滤镜等非破坏性编辑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关键操作节点包括色彩校正(白平衡、色偏调整)、影调优化(曝光、对比度)、细节增强(锐化/降噪)及视觉重构(合成/特效)。不同修图需求需匹配对应工具组合,例如人像修图侧重液化与磨皮,商业广告注重色彩标准化与元素合成。
一、基础调整与影调控制
基础调整是修图的首要步骤,通过色阶、曲线、亮度/对比度三大工具建立影像基调。色阶直方图可直观判断曝光分布,建议将黑色滑块定位在直方图左端起始点,白色滑块保留高光细节。曲线工具支持多点锚定,建议使用S形曲线提升对比度时,中间调控制幅度不超过15%。
调整工具 | 作用范围 | 参数建议 |
---|---|---|
色阶 | 全局明度 | 输入色阶[0,1.0,255] |
曲线 | 分区影调 | RGB通道提升≤12% |
亮度/对比度 | 整体影调 | 对比度调整-20%~+15% |
影调控制需注意保留高光不过曝、暗部有细节的原则,建议使用阈值观察法:将图像转为黑白模式后执行阈值,通过直方图判断高光/暗部溢出情况。
二、色彩校正与管理
色彩校正需解决白平衡偏差、色偏、饱和度失控三大问题。使用色相/饱和度调整时,单通道饱和度变化应控制在±15%以内。对于复杂光源环境,建议采用灰场吸管工具进行中性灰校准,配合Camera Raw滤镜的温度/色调联动调整。
校正工具 | 适用场景 | 参数标准 |
---|---|---|
白平衡工具 | 单色温光源 | 色温4500K-7500K |
匹配颜色 | 多图合成 | 明亮度差异<110 |
可选颜色 | 局部调色 | 青色/洋红调整≤20% |
色彩空间转换需注意sRGB→Adobe RGB的工作流设置,避免反复转换导致的色域损失。建议最终输出前执行Gamut Alert检查,确保无溢色区域。
三、局部修饰与蒙版应用
精确修饰依赖选区工具与图层蒙版的协同工作。快速选择工具适用于基础轮廓提取,边缘硬度建议设置为30%-60%。对于毛发/半透明物体,推荐使用焦点堆栈法:复制多个图层分别处理虚实区域。
修饰工具 | 适用对象 | 参数要点 |
---|---|---|
修复画笔 | 小面积瑕疵 | 硬度30%-源适配 |
内容感知填充 | 大面积空白 | 采样半径50-80px |
频率分离 | 人像磨皮 | 高斯模糊值0.5-2.0 |
蒙版应用需遵循黑透白不透原则,建议使用双图层蒙版法:底层控制范围,顶层调整浓度。渐变蒙版的角度建议锁定在±30°以内,避免出现明显过渡痕迹。
四、细节增强与降噪处理
细节强化需平衡锐化与降噪的对抗关系。建议优先使用智能锐化,半径控制在0.5-1.0像素,阈值设定为5-10色阶差异。对于高ISO素材,需采用频域降噪法:先执行傅里叶变换去除周期性噪点,再配合表面模糊处理。
处理类型 | 适用场景 | 参数参考 |
---|---|---|
USM锐化 | 常规提边 | 数量50%-半径1.0 |
Lab锐化 | 人像肤色 | a通道强度20% |
表面模糊 | 磨皮降噪 | 半径5-8px/阈值20 |
降噪强度需根据噪点类型调整,色域降噪优先降低蓝色通道强度,波纹降噪建议分两次执行,首次去除大块斑点,二次处理细微颗粒。
五、人像精修专项处理
人像处理包含液化塑形、肤质重塑、五官微调三个维度。液化操作应遵循近大远小透视原则,推拉强度建议面部区域≤10%,身体部位≤20%。肤质处理推荐使用高频磨皮法:先复制高反差保留图层,再应用阈值去斑。
处理环节 | 关键技术 | 参数规范 |
---|---|---|
形体调整 | 网格变形 | 弯曲度0.1-0.3 |
皮肤处理 | 表面模糊+蒙版 | 半径6px/阈值30 |
五官强化 | 加深减淡工具 | 曝光度15%-30% |
牙齿美白建议使用色相/饱和度+曲线组合:先降低黄色饱和度,再通过蓝通道曲线补偿过白区域。睫毛处理可采用路径描边法,新建图层绘制路径后设置画笔浓度渐变。
六、商业级图像合成技术
专业合成需解决光影统一、
合成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