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角函数所有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作为数学中连接几何与代数的核心工具,其公式体系不仅支撑着基础数学运算,更渗透至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关系,到单位圆上的坐标映射,三角函数通过周期性、对称性及恒等式构建了完整的数学框架。其公式网络以勾股定理为基础,结合角度变换、幂次运算及函数组合,形成了包含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半角等核心模块的知识体系。这些公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内在逻辑关联,例如诱导公式通过角度周期性简化计算,和差角公式通过向量叠加推导,倍角公式则体现函数值的递归关系。掌握这些公式需理解其几何意义与代数推导的双重路径,例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几何解释,与复数指数形式在代数层面的统一表达。
一、基础定义与核心公式
三角函数的基础定义源于直角三角形与单位圆。设θ为任意角,其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为(cosθ, sinθ),由此衍生出六类基本函数:
函数类型 | 定义表达式 | 定义域 | 值域 |
---|---|---|---|
正弦函数 | sinθ = y/r = 对边/斜边 | 全体实数 | [-1,1] |
余弦函数 | cosθ = x/r = 邻边/斜边 | 全体实数 | [-1,1] |
正切函数 | tanθ = y/x = 对边/邻边 | θ ≠ (2k+1)π/2 | 全体实数 |
余切函数 | cotθ = x/y = 邻边/对边 | θ ≠ kπ | 全体实数 |
正割函数 | secθ = r/x = 斜边/邻边 | θ ≠ (2k+1)π/2 | (-∞,-1]∪[1,+∞) |
余割函数 | cscθ = r/y = 斜边/对边 | θ ≠ kπ | (-∞,-1]∪[1,+∞) |
二、诱导公式与角度变换
诱导公式通过角度周期性实现函数值转换,核心规则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以π/2为周期基准,可推导出:
角度变换类型 | 正弦函数 | 余弦函数 | 正切函数 |
---|---|---|---|
θ + π/2 | cosθ | -sinθ | -cotθ |
θ + π | -sinθ | -cosθ | tanθ |
θ + 3π/2 | -cosθ | sinθ | -cotθ |
-θ | -sinθ | cosθ | -tanθ |
该体系通过9组基础变换公式,将任意角度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计算,例如sin(5π/3)=sin(π/3 - 2π)= -sin(π/3)。
三、和差角公式与向量叠加
和差角公式揭示三角函数在角度叠加时的运算规律,其几何本质为向量投影的合成:
公式类型 | 正弦和角 | 余弦和角 | 正切和角 |
---|---|---|---|
和角公式 | sin(a±b)=sina·cosb±cosa·sinb | cos(a±b)=cosa·cosb∓sina·sinb | tan(a±b)=(tana±tanb)/(1∓tana·tanb) |
差角公式 | sin(a-b)=sina·cosb - cosa·sinb |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 tan(a-b)=(tana - tanb)/(1+tana·tanb) |
该公式组可通过旋转向量坐标系证明,例如将向量OA绕原点旋转角度b后,新坐标(x',y')与原坐标(x,y)的关系即为cos(a+b)=x'/r,sin(a+b)=y'/r。
四、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的递归关系
倍角公式通过递归调用和差角公式推导,形成函数值的幂次扩展:
公式类型 | 正弦倍角 | 余弦倍角 | 正切倍角 |
---|---|---|---|
二倍角 | sin2a=2sina·cosa | cos2a=cos²a - sin²a=2cos²a -1=1-2sin²a | tan2a=2tana/(1 - tan²a) |
三倍角 | sin3a=3sina -4sin³a | cos3a=4cos³a -3cosa | tan3a=(3tana - tan³a)/(1 -3tan²a) |
半角公式则通过倍角公式逆推,例如cos(a/2)=±√[(1+cosa)/2],符号由a/2所在象限决定。这种递归特性使三角函数可展开为多项式级数。
五、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的互逆运算
该组公式实现三角函数乘积与和差形式的相互转换,在积分运算中尤为重要:
转换方向 | 和差化积 | 积化和差 |
---|---|---|
正弦项 | sina + sinb = 2sin[(a+b)/2]·cos[(a-b)/2] | sinα·sinβ = [cos(α-β) - cos(α+β)]/2 |
余弦项 | cosa + cosb = 2cos[(a+b)/2]·cos[(a-b)/2] | cosα·cosβ = [cos(α+β) + cos(α-β)]/2 |
混合项 | sina - sinb = 2cos[(a+b)/2]·sin[(a-b)/2] | sinα·cosβ = [sin(α+β) + sin(α-β)]/2 |
例如计算sin75°·sin15°,可先转换为[cos60° - cos90°]/2 = (0.5 -0)/2=0.25,避免直接计算复杂乘积。
六、辅助角公式与相位平移
该公式将线性组合转化为单一三角函数形式,常用于波形分析:
表达式类型 | 转换公式 | 振幅计算 | 相位角计算 |
---|---|---|---|
正弦型 | a·sinx + b·cosx = R·sin(x + φ) | R=√(a²+b²) | φ=arctan(b/a) |
余弦型 | a·sinx + b·cosx = R·cos(x - θ) | R=√(a²+b²) | θ=arctan(a/b) |
例如将3sinx +4cosx转换为5sin(x + 53.13°),其中R=5,φ=arctan(4/3)。该转换在信号处理中用于谐波分析。
七、反三角函数与定积分求解
反三角函数通过限制原函数值域实现可逆性,其导数特性构成积分公式基础:
函数类型 | 定义域 | 值域 | 导数公式 |
---|---|---|---|
arcsinx | [-1,1] | [-π/2,π/2] | 1/√(1-x²) |
arccosx | [-1,1] | -1/√(1-x²) | |
arctanx | 全体实数 | 1/(1+x²) |
典型应用如∫1/(1+x²)dx=arctanx + C,或通过换元法求解∫dx/√(1-x²)=arcsinx + C。
八、复数形式与欧拉公式的统一表达
欧拉公式建立三角函数与复指数的桥梁,其推导基于泰勒展开:
公式类型 | 代数形式 | 极坐标形式 |
---|---|---|
欧拉公式 | e^iθ=cosθ + isinθ | 模长=1,幅角=θ |
德摩弗定理 | (cosθ + isinθ)^n = cos(nθ)+i·sin(nθ) | 复数幂运算法则 |
三角恒等式 | cosθ = (e^iθ + e^-iθ)/2 | sinθ = (e^iθ - e^-iθ)/(2i) |
该体系将三角运算纳入复数分析框架,例如通过e^iπ+1=0统合五个基本数学常数,或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简化阻抗计算。
三角函数公式体系通过多维度构建数学模型,其内在逻辑从几何直观延伸至代数抽象,最终在复数域实现统一表达。掌握这些公式不仅需要记忆具体表达式,更需理解其几何意义、变换规律及跨领域应用价值。从单位圆的对称性到傅里叶变换的频域分析,三角函数始终是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抽象的重要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