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最值的求法与例题(函数最值解法实例)


函数最值问题是数学分析中的核心内容,涉及极值理论、连续性、可导性及不等式应用等多个领域。其求解方法需结合函数类型、定义域特征及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综合判断。常见求解路径包括导数法(临界点分析)、闭区间连续函数性质、二次函数顶点公式、基本不等式转化等。不同方法在适用性、计算复杂度及结果可靠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导数法适用于可导函数但需验证极值性质,而基本不等式法则依赖结构变形且需满足等号条件。实际问题中还需考虑约束条件的影响,如含参数函数需分类讨论参数范围,分段函数需逐段分析再综合比较。以下从八个维度系统阐述函数最值的求解策略,并通过典型例题揭示各方法的应用要点。
一、基于导数的临界点分析法
通过求导确定函数极值点,结合定义域端点比较函数值。适用于可导函数,需注意极值点与最值的区别。
方法特征 | 核心步骤 | 适用函数类型 |
---|---|---|
依赖一阶/二阶导数 | 求导→解方程f'(x)=0→验证极值→比较端点 | 连续可导函数 |
例题1:求f(x)=x³-3x²-9x+5在[-2,4]的最值。
解:f'(x)=3x²-6x-9=0 → x=-1或3。计算f(-2)= -17,f(-1)=10,f(3)= -22,f(4)= -15。故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22。
二、闭区间连续函数端点比较法
根据闭区间上连续函数必达最值定理,直接计算端点及临界点函数值。适用于定义域为闭区间的连续函数。
关键操作 | 优势 | 局限性 |
---|---|---|
端点与临界点全计算 | 无需复杂变形 | 需明确定义域 |
例题2:f(x)=2x³-15x²+36x+1在[0,5]的最值。
解:f'(x)=6x²-30x+36=0 → x=2或3。计算f(0)=1,f(2)=29,f(3)=28,f(5)=11。最大值为29,最小值为1。
三、二次函数顶点公式法
利用y=ax²+bx+c的顶点坐标(-b/(2a), f(-b/(2a)))直接求解。适用于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型的情况。
判别依据 | 开口方向 | 最值位置 |
---|---|---|
Δ=b²-4ac | a>0时开口向上 | 顶点处取最小值 |
例题3:求f(x)=-x²+4x-3的最值。
解:a=-1<0,顶点x=2,f(2)=1。故最大值为1,无最小值(定义域为全体实数时)。
四、基本不等式转化法
通过配凑或分离变量,将函数转化为可用均值不等式(如a+b≥2√ab)的形式。适用于正数变量或可分解为积/和的结构。
常用不等式 | 适用条件 | 等号成立条件 |
---|---|---|
a+b≥2√ab | a,b>0 | a=b |
例题4:求y=x+4/x (x>0)的最小值。
解:由x>0,y=x+4/x ≥2√(x·4/x)=4,当x=4/x即x=2时取等,最小值为4。
五、三角函数有界性法
利用sinθ、cosθ的取值范围[-1,1],结合辅助角公式或平方关系转化。适用于含三角函数表达式的最值问题。
核心工具 | 典型形式 | 最值范围 |
---|---|---|
辅助角公式 | A·sinθ+B·cosθ | ±√(A²+B²) |
例题5:求y=3sinx+4cosx的最大值。
解:幅值√(3²+4²)=5,故最大值为5,当sinx=3/5且cosx=4/5时取得。
六、参数分离与分类讨论法
对含参数函数,通过分离参数讨论不同取值范围下的最值情况。适用于定义域含参数或函数形式随参数变化的题型。
讨论依据 | 分析维度 | 典型案例 |
---|---|---|
参数符号/范围 | 开口方向、单调性 | 含参二次函数 |
例题6:求f(x)=ax²+2x+1在[-1,1]的最小值(a∈R)。
解:分a=0(线性函数)、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三类讨论,结合顶点位置与区间关系确定最小值。
七、分段函数逐段分析法
对定义域分段的函数,分别求解各段最值后综合比较。需注意分段点的连续性及各段函数特性。
处理要点 | 比较方式 | 典型错误 |
---|---|---|
逐段求极值 | 全局比较各段结果 | 忽略分段点比较 |
例题7:求f(x)=x², x≤0; -x+2, x>0的最值。
解:当x≤0时,f(x)在x=0处取最小值0;当x>0时,f(x)在x→+∞时趋近-∞。故无最小值,最大值为f(0)=0。
八、实际问题的约束优化法
结合问题背景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消元或拉格朗日乘数法处理约束条件。常用于几何、经济等领域的最优化问题。
约束类型 | 处理方法 | 应用场景 |
---|---|---|
等式约束 | 代入消元 | 周长固定矩形面积最大化 |
例题8:用长为L的篱笆围矩形场地,如何设计边长使面积最大?
解:设长x,宽(L-2x)/2,面积S=x·(L-2x)/2 = -x² + Lx/2。由顶点公式得x=L/4时,S最大值为L²/16。
通过上述方法对比可知,导数法普适性强但计算复杂,不等式法简洁但依赖结构特征,闭区间端点法直观但受限于定义域。实际应用中需综合函数性质与问题条件选择最优路径,例如含参函数需优先讨论参数影响,三角函数问题应优先考虑周期性与有界性。掌握多种方法的交叉验证能力,可显著提升最值求解的准确性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