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ATX电源是一种基于ATX标准设计的计算机电源供应单元,其中ATX是英文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缩写,中文意为“先进技术扩展”。它主要用于台式个人计算机,负责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计算机内部组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ATX电源的推出,标志着计算机电源设计的一次重大革新,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兼容性和用户体验。
历史背景
ATX标准由英特尔公司于1995年正式发布,旨在替代之前的AT标准(Advanced Technology)。这一变革源于AT标准在散热效率、安装便利性和电源管理方面的局限性。ATX电源的引入,不仅优化了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布局,还促进了电源模块的标准化,使得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更加简便。随着时间的推移,ATX电源经历了多次迭代,逐步适应了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主要特点
ATX电源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通常为150毫米乘140毫米乘86毫米,这确保了与大多数计算机机箱的兼容性。它提供多种直流输出电压,包括正3.3伏、正5伏和正12伏等,以满足主板、硬盘、光驱和显卡等不同部件的电力需求。此外,ATX电源支持软关机功能,允许通过操作系统控制电源状态,并内置了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安全机制,显著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功率与能效
ATX电源的功率范围广泛,从300瓦到1000瓦甚至更高,可根据计算机配置灵活选择。能效方面,现代ATX电源普遍遵循80 PLUS认证标准,这意味着在典型负载下,电源的能效可达80%以上,有助于减少能源浪费和热量产生。高性能型号还支持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或断开电缆,简化布线并改善机箱内部气流。
应用领域
ATX电源广泛应用于台式电脑、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中,是其核心组件之一。标准化设计使得ATX电源成为计算机硬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硬件的互换性和升级便利性。随着技术的发展,ATX电源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新兴应用如游戏电脑和小型家庭服务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