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核心概念拨号上网,又称拨接上网,是一种通过公共电话网络(PSTN)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早期技术方式。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特定号码,建立临时的数据连接,从而实现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等基本网络功能。这种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90年代至21世纪初达到普及高峰,成为许多家庭和企业首次接触互联网的主要途径。拨号上网的典型速度较慢,最高可达56 kbps,这意味着加载图像或下载文件往往需要耐心等待,且由于占用电话线路,上网期间无法进行语音通话。尽管随着宽带技术的兴起,拨号上网已逐渐被淘汰,但它作为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数字时代的初步普及,并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作为应急备份方式仍有残留使用。其简单、低成本的特性,使得它在教育、早期电子商务和个人通信中扮演过关键角色,为后续高速互联网技术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拨号上网代表了从模拟通信向数字网络过渡的桥梁,虽然技术落后,但历史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