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知识门户
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是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特指那些依托于公共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提供特定的信息处理与应用服务,从而显著增加原有基础电信网络效能或信息价值的各类电信服务。这类业务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增值”属性,即并非直接构建通信传输的底层物理通道(那是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的范畴),而是对既有的通信能力进行深度加工、整合或创新应用,为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丰富、更多元的通信信息服务体验。其运营需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其授权机构颁发的相应许可证,即《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核心分类:依据现行《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具备广泛代表性的具体业务形态: 信息服务业务(B25类):这是受众最广的一类增值业务,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借助固定网、移动网或互联网等公共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内容及应用的服务。典型形态包括但不限于:新闻资讯推送、搜索引擎服务、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各类应用商店(App Store模式)、在线音视频节目播放点播(如流媒体平台)、网络游戏(含下载、在线运行)、位置信息服务(LBS)、即时通信服务(如社交软件的核心功能)、互联网支付(信息流层面)以及各类在线应用服务(SaaS)。这是互联网内容与应用服务的核心许可资质。 呼叫中心业务(B24类):指利用公共通信基础设施(如PSTN、移动网、互联网)构建呼叫中心系统平台,专门用于接收和回应用户来电、去电,提供咨询解答、业务受理、投诉处理、客户关怀、电话营销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式语音服务。该业务形态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场景。 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B22类):指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国内两点以上的多点间实时交互的语音或视频通信服务。常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电话(VoIP)的多方通话功能以及即时通信软件中的群组音视频通话功能。它使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能同时进行高效沟通协作。 存储转发类业务(B23类):该业务利用网络上的存储转发机制为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文件)的接收、存储、管理和发送服务。典型代表是语音信箱、电子邮件服务、电子数据交换(EDI)、基于互联网的传真存储转发服务等。信息并非实时直达,而是经过平台的缓存与处理。 编码和规程转换类业务(B21类):主要指提供不同通信网络或系统间进行互联互通所需的信令与协议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地址翻译等技术支持服务。例如,为互联网域名解析提供支持的域名解析服务(DNS),以及为网址访问提供便利的网址导航服务。该业务是确保异构网络环境顺畅通信的“翻译官”和“引路人”。 关键属性与监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的显著特点是其高度的市场开放性和技术创新性。相较于涉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电信业务,其准入门槛通常较低(但仍需许可),市场竞争更为充分,业务形态和应用场景更新迭代迅速,与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对其实行许可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同时促进该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是我国电信监管框架下对一系列特定通信信息服务的统称,构成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核心支柱。它区别于直接提供网络传输通道等基础设施资源的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如固定/移动网络运营、卫星通信服务、数据传送业务等)。其核心定义在于:利用运营商或其他主体已建成的公共基础通信网络(包括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卫星网等),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从事面向最终用户或其它组织的,具有信息内容处理、应用功能提供、通信效能增强等附加价值的服务活动。简而言之,它是在基础通信“道路”之上搭建的各类“服务区”和“应用站”,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基础通信能力的深度加工与创新应用。
核心特征解读:深入理解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需把握其区别于基础业务的关键特征: 依附性与增值性:业务开展高度依赖于已有的公共基础通信网络设施,自身通常不拥有或建设骨干传输网络。其价值创造源于在基础通信层之上叠加信息处理、内容整合、功能应用、效率提升等服务,显著增强网络的使用效能和信息价值。 服务导向性: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面向用户或企业的服务,而非提供物理连接资源。服务形式极其多样化,涵盖信息内容提供、交互平台搭建、通信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支持等多个维度。 技术密集与创新驱动性:业务形态高度依赖并紧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新技术应用往往催生新的增值服务模式或显著提升现有服务能力,创新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市场相对开放性:相较于基础电信业务的国家严格管控和有限竞争,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准入相对宽松(但仍实行许可制),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和充分,业务形态丰富多样。 非基础设施性:这是其与第一类业务最本质的区别。它不涉及建设、运营和维护构成国家通信命脉的基础物理网络资源(如光缆、基站、卫星转发器、海缆、骨干路由器等)。 具体业务分类详述:依据最新有效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细分为以下几大类别,每类包含丰富的服务形态: B21. 编码和规程转换类业务 此类业务扮演着通信网络“翻译官”和“调度员”的角色,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系统、设备间因采用不同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寻址方式而产生的互联互通障碍。具体服务形式包括:
241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