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Griefer,在在线游戏和数字文化中,指那些故意破坏他人游戏体验的玩家,源自英文“grief”(意为悲伤或痛苦)。这类玩家并非追求游戏胜利,而是以骚扰、干扰或激怒其他玩家为乐,常被视为“网络恶作剧者”或“破坏分子”。他们的行为核心是制造混乱和负面情绪,而非竞争或合作。griefer现象主要出现在多人在线游戏中,如《我的世界》(Minecraft)或《堡垒之夜》(Fortnite),但也可扩展到其他在线社区。理解griefer的关键在于其动机:他们往往从他人的沮丧中获得满足感,这与普通玩家的目标(如升级或社交)形成鲜明对比。简单来说,griefer就是游戏世界里的“捣乱分子”,其存在挑战了虚拟社区的和谐规则。
起源
Griefer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1990年代末的早期网络游戏时代,特别是多用户地下城(MUDs)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s),如《无尽的任务》(EverQuest)。当时,玩家开始报告一些恶意行为,比如故意杀死队友或破坏虚拟财产,这催生了“griefing”概念。术语本身可能衍生自“grief play”,强调了行为带来的情感伤害。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游戏平台如Steam的兴起,griefer现象在2000年代初期迅速扩散,成为在线游戏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背景上,它反映了数字时代匿名性带来的行为放纵——玩家在虚拟身份掩护下,更容易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攻击性。这种起源不仅源于游戏设计漏洞,还与社会心理学相关,标志着在线互动中负面行为的制度化。
常见行为
Griefer的典型行为包括骚扰性攻击、资源破坏和规则滥用。例如,在沙盒游戏中,他们可能无故摧毁其他玩家建造的结构,或在团队竞技游戏中故意“友军开火”(杀死队友),以此引发冲突。其他常见手法包括:使用作弊工具如“外挂”来无敌化自身、堵塞游戏通道以阻碍进度,或通过言语辱骂进行心理施压。在《侠盗猎车手在线》(GTA Online)中,griefer常驾驶载具冲撞无辜玩家;而在《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他们可能诱使怪物攻击低等级玩家。这些行为并非随机,而是有策略的:griefer会针对易受影响的玩家(如新手),利用游戏机制漏洞最大化破坏效果。本质上,这些行为构成了“数字霸凌”,目的不是游戏成就,而是制造混乱和娱乐自己。
影响
Griefer对游戏社区的影响深远且负面。首先,它破坏玩家体验:新手可能因频繁骚扰而放弃游戏,导致玩家流失和社区萎缩。例如,许多多人游戏报告显示,griefer活动是用户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了整体参与度。其次,它损害经济层面:游戏开发者需投入资源开发反作弊系统或举报机制,增加运营成本。更广泛地说,griefer行为助长了网络毒性文化,使在线互动变得充满敌意,影响真实世界的社交规范。尽管一些玩家将griefer视为“挑战元素”,但研究(如来自游戏心理学期刊的数据)表明,其长期效应多为消极——它侵蚀信任,阻碍合作精神。总之,griefer现象提醒我们,虚拟世界并非乌托邦,而是现实人性的镜像,需要持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