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与符号识别:我们讨论的“点”,特指中文排版中用于分隔两个字符的间隔号(·)。它是一个独立的中文标点符号(Unicode字符:U+00B7),外观是一个小圆点,严格位于字符的垂直中线上。其功能核心在于清晰划分并列或组合的词汇单位(常为人名各部分、外来词音节、特定机构名、复合单位等),避免视觉粘连与语义混淆,是中文书面语规范化、国际化表达的重要辅助符号。务必将其与英文句点(.)、着重号(.)、项目符号(•)及数学乘点(·)区分开。
主流输入法方案解析 拼音输入法(如搜狗、百度、微软拼音、QQ拼音): 拼音简码法: 最便捷方式。连续键入拼音 `dian`(点)。候选词区域通常会直接出现符号“·”或“点”。直接选择即可。这是最符合中文输入思维、效率最高的方法。
符号面板调用: 在输入法状态栏上寻找“工具箱”或“表情/符号”图标(通常是一个笑脸或扳手)。点击进入符号库,在“标点符号”、“常用符号”或“特殊符号”分类下查找“间隔点”或“中圆点”。点击插入。
软键盘辅助: 在输入法状态栏上右键点击软键盘图标,选择“标点符号”软键盘。在其中找到“·”键(位置因输入法而异,常在第二行)。点击或按对应键盘键位输入。
五笔输入法: 字符直接输入: 部分五笔输入法支持直接打出符号编码。间隔号的五笔编码通常是 `OYYY`(O是“丶”区,YYY是末笔识别)。尝试输入此编码看候选区是否出现“·”。
符号面板/软键盘: 方法同拼音输入法,通过输入法的符号面板或标点符号软键盘查找并点击输入。
操作系统级通用输入方案 Windows 平台: Alt 小键盘编码: 确保 Num Lock 灯亮。按住 `Alt` 键不放,在小键盘区依次键入 `0183`(不是主键盘数字区)。松开 `Alt` 键,“·”即出现。这是不依赖输入法的普适方法。
字符映射表(Character Map): 1. 按 `Win + R` 键,输入 `charmap` 回车。
2. 在“字体”下拉菜单选择常用中文字体(如:宋体、微软雅黑)。
3. 在字符列表中找到“·”(可勾选“高级查看”,在“搜索”框输入 `U+00B7` 快速定位)。
4. 点击“选择”,然后点击“复制”。
5. 在目标位置粘贴(`Ctrl + V`)。
macOS 平台: 快捷键输入: 在大多数应用中,按 `Option(⌥) + Shift(⇧) + 9`(主键盘数字9)。这是最快捷的 macOS 原生方式。
字符查看器(Emoji & Symbols): 1. 将光标置于输入位置。
2. 按 `Control(⌃) + Command(⌘) + Space` 调出面板。
3. 在搜索框输入 `middle dot` 或 `间隔`。
4. 双击“·”符号插入。
Linux (GNOME/KDE) 平台: Compose Key 组合: 需先在系统设置中启用并设置 Compose Key(如右 Alt)。启用后,按顺序输入: `Compose` > `.` > `.`。即 `[Compose]..`。
Unicode 输入: 在支持 Unicode 十六进制输入的编辑器中(如 Gedit, LibreOffice),先按 `Ctrl + Shift + U`,松开后输入 `b7`,再按 `Enter` 或 `Space`。
字符映射工具: 使用系统自带的字符映射工具(如 `gucharmap`),查找并复制 U+00B7。
移动端智能设备输入方案 iOS / iPadOS:1. 调出中文拼音键盘。
2. 点击左下角的 `123` 数字符号键。
3. 切换到符号键盘(通常再点击 `+=` 或类似键)。
4. 在符号键盘中查找“·”(位置通常在第二或第三页,与破折号、省略号等相邻)。长按有时能调出选项。
5. 点击输入。
Android:1. 调出中文拼音键盘(如 Gboard,搜狗等)。
2. 点击 `?123` 或 `符` 进入数字符号键盘。
3. 通常需要再点击 `=\<` 或 `第二/第三页` 按钮进入更深层符号页。
4. 查找并点击“·”符号(位置与iOS类似)。
网页与特定软件环境输入 HTML 实体: 在网页代码或支持 HTML 的编辑器中,输入 `·` 或 `&183;`,渲染后即显示“·”。
办公软件(Word/WPS/Pages/LibreOffice): 除通用的输入法或系统方法外,通常通过菜单栏“插入”->“符号”。在符号库中查找 Unicode `U+00B7` 或名称含“Middle Dot”、“间隔号”的字符插入。
LaTeX: 在中直接输入 `\textperiodcentered` 或使用数学模式下的 `\cdot`(但后者可能位于基线位置略有不同)。
使用场景与规范要点1.
外国人名分隔: 用于分隔音译外国人名的名与姓、复姓各部分或附加成分(例:安东尼·高迪,列奥纳多·达·芬奇)。
2.
少数民族/外族姓名分隔: 分隔中国少数民族姓名或已汉化外族姓名各部分(例: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3.
书名篇名分隔: 分隔文章、书刊的章节名或副标题(例:《孟子·梁惠王上》,《自然·通讯》期刊)。
4.
特定名词/术语: 用于某些专有名词、产品型号、单位组合等(例:A·B·C公司,千克·米/秒²)。需注意遵循特定领域的固定用法。
5.
避免错误: 勿用英文句点 `.` 代替。
勿用着重号 `.`(位置偏低)或项目符号 `•`(通常更大)。
非所有并列项都需要点,需遵照语言习惯和规范(如“唐宋”中间不加点)。
间隔号前后
不加空格(“名·姓”而非“名 · 姓”)。
替代符号辨析(避免混淆) 英文句点/句号 (.): 位于行底基线,用于结束英文句子或缩写。是
不同的符号。
着重号 (.): 一个或多个位于
文字正下方的小圆点,用于标示强调。形态与位置均不同。
项目符号 (• 或 ▪ 等): 通常更大或形态不同(如方块、菱形),用于列表项开头。Unicode 常为 U+2022 / U+25AA 等。
数学乘点/小数点: 数学运算符 `·` (U+22C5) 或小数点 `.` (U+002E),位置和语义均不同。
排版与视觉特性 在高质量排版中,间隔号“·”的尺寸、字重(粗细)应与周围文字协调。通常设计为与逗号、句号相仿或略小,并确保位于准确的垂直中线位置。
在等宽字体中,它也占据一个字符的宽度。
屏幕显示和打印时,应确保其清晰可辨,避免因过小或模糊导致被误认为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