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SIM卡,中文称为微型用户身份模块卡,是SIM卡的一种小型化规格,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于2010年正式标准化。其尺寸为15毫米 x 12毫米,厚度为0.76毫米,比标准SIM卡(25mm x 15mm)更小,但比nano SIM卡(12.3mm x 8.8mm)大。Micro SIM卡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轻薄化趋势,节省内部空间以容纳更多组件如电池或传感器。它存储用户关键信息,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身份(IMSI)、认证密钥、联系人列表、短信数据以及网络设置,通过这些数据实现用户身份验证,使设备能够接入移动网络进行通话、短信和上网等服务。
Micro SIM卡首次大规模应用在苹果iPhone 4中,这推动了其快速普及,并促使其他手机厂商如三星、HTC等跟进采用。用户可以通过专业切割工具将标准SIM卡裁剪成Micro SIM卡,或直接向移动运营商申请更换;此外,市场上有各种适配器,允许Micro SIM卡用于标准SIM卡插槽的设备,增强了兼容性。尽管Micro SIM卡在2010年代初期盛行,但随着技术进步,它逐渐被更小的nano SIM卡和嵌入式SIM(eSIM)取代,但在许多旧型号手机、预算设备或特定地区(如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它仍然常见。优点包括节省空间、广泛兼容性和易于转换,缺点则是物理尺寸仍不够极致,且自行裁剪可能损坏芯片,导致功能失效。总体而言,Micro SIM卡代表了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反映了行业对设备小型化的持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