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是中国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性著作,全称为《日知录》,是一部以笔记形式编纂的百科全书式文集。书名源自《论语》中“日知其所亡”的理念,意指通过每日学习积累新知,并记录成册。该书成书于明末清初动荡时期,顾炎武在流亡与隐居生涯中,耗费数十年心血完成,旨在保存文化遗产并针砭时弊。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历史考证、地理沿革、经学阐释、典章制度及社会评论等,总计32卷,约千余条目。其核心特点是强调“实学”,即基于实证的考据方法,反对空泛的理学空谈,推动了清代朴学(考据学)的兴起。
顾炎武通过《日知录》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书中条目短小精悍,每则独立成篇,便于读者每日学习。例如,对历代典制的考证,如田赋制度变迁,展示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历史地位上,《日知录》被誉为中国学术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清代考据学风,对后世如梁启超等学者影响深远。现代视角下,它不仅是历史文献,更被视为文化启蒙之作,强调知行合一的精神,至今在历史研究与教育领域备受推崇。该书版本众多,初版于清代,后世经多次整理出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