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知识门户
基本定义
双缸洗衣机,也被称为双桶洗衣机,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结构相对简单的家用洗衣设备。其名称中的“双缸”或“双桶”明确指代其核心特征:拥有并排设置的两个独立工作桶体。其中一个桶身专门用于执行衣物的浸泡与洗涤程序,通常被称为洗涤桶;另一个桶身则专门负责将洗涤后的衣物进行离心脱水甩干,称为脱水桶。这种物理分隔的设计,意味着用户需要手动将完成洗涤的衣物从洗涤桶转移到脱水桶,以实现完整的洗衣流程。 基本结构 双缸洗衣机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首先是洗涤系统,包含洗涤桶、波轮(或搅拌棒)以及驱动波轮运转的皮带和电机,洗涤桶内通常设有水位控制装置。其次是脱水系统,核心是一个高速旋转的脱水桶(又称甩干桶),桶壁布满小孔,由另一套独立的电机驱动,并通过刹车装置控制其停止。最后是控制系统,包含洗涤定时器、脱水定时器以及洗涤模式选择开关(如标准洗、轻柔洗),这些控制元件通常集中布置在洗衣机上部的面板区域。洗涤桶和脱水桶上方各自配备独立的上盖。外壳一般采用金属喷漆或塑料材质。 工作流程与特点 其工作流程是线性的:用户先在洗涤桶内放入衣物、加入洗涤剂和水,设定洗涤时间和模式启动洗涤程序。洗涤过程中,波轮带动水流和衣物翻滚摩擦去除污渍。洗涤结束后,用户需手动打开洗涤桶上盖,将湿衣物捞出,再放入旁边的脱水桶中,尽量均匀地码放,盖上脱水桶盖,设定脱水时间启动脱水程序。脱水桶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将衣物中的水分甩出,通过桶壁小孔排走。脱水完成后取出衣物晾晒。这种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制造成本相对低廉、机械结构简单直观、维修难度较小。最大的局限在于需要用户介入进行衣物的中转操作,便利性不如全自动洗衣机,且脱水桶容量通常小于洗涤桶容量,一次洗涤的衣物可能要分多次脱水。它曾是许多家庭的首选,尤其在水压不稳或电力环境有限的地区实用性较高,但随着全自动洗衣机的普及,其市场占比已大幅缩小。历史沿革与发展
双缸洗衣机是洗衣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在单缸半自动洗衣机(仅有洗涤功能)之后,为了解决手动拧干衣物的费力问题,设计师们创新性地将洗涤和脱水两个功能单元整合在一台机器上,但物理分离为两个独立桶体,由此诞生了双缸洗衣机。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曾是中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普及率极高的主力洗衣设备。其相对亲民的价格、对安装环境要求低(无需恒定水压、排水方便)、结构可靠耐用等优点,契合了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具备洗涤、漂洗、脱水全流程自动完成能力的波轮式或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双缸洗衣机因其半自动的特性,逐渐淡出一线城市和新购机市场,但在特定地区(如农村、乡镇)或作为备用机、出租房配置仍有其应用空间。 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 洗涤系统:洗涤桶容积较大,内底部安装有波轮(常见为拨盘式或搅拌棒式)。由洗涤电机通过皮带传动系统驱动波轮进行正反交替旋转(受洗涤定时器控制)。旋转的波轮搅动桶内水流和衣物,形成涡流或翻滚摩擦,模拟手工揉搓、棒打的物理作用,辅以洗涤剂的化学作用去除污垢。洗涤桶设有进水口(人工注水或连接水龙头)和排水口(通过排水阀开关手动控制排水)。部分型号可能包含简单的水位感应或溢水保护装置。 脱水系统:脱水桶通常为不锈钢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的圆筒,筒壁布满排水孔。脱水电机(通常为单向高速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脱水桶高速旋转(转速一般在700-1300转每分范围内)。衣物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水分被强制穿过桶壁小孔甩出,汇入桶外盛水桶再排走。为确保安全,脱水桶上盖设有联锁开关,当盖板打开时,电机电源会被自动切断,同时机械刹车装置(多为摩擦片式)会迅速制动脱水桶使其停止转动。脱水时间由独立的脱水定时器控制。 控制系统与安全机制:控制系统相对独立。洗涤定时器负责控制洗涤总时长及电机正反转周期。脱水定时器仅控制脱水时长。操作面板上通常有洗涤时间旋钮、脱水时间旋钮、洗涤方式选择钮(强洗、弱洗)。安全机制除了脱水桶盖联锁开关和刹车外,部分产品可能在电机过热时有过载保护装置。 性能特点与优劣势分析 显著优势:
339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