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知识门户
基础概念
有线电视系统,通常被称为闭路电视或电缆电视,是通过物理线缆(如同轴电缆或光纤)将有组织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至用户终端的网络系统。它区别于依靠无线电波传输的开路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核心特征在于利用铺设好的线缆网络,为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且内容丰富的音视频服务。 核心构成 该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前端系统是信号处理中枢,负责接收卫星、微波或本地节目源信号,进行解调、编码、复用、加扰(如需付费)及调制等处理。传输网络连接前端与用户,既包含长距离主干线(常采用大容量光纤),也包含覆盖最终用户的配线网(常用同轴电缆或光纤同轴混合网)。用户终端则指用户家中的设备,包括连接入户线缆的终端盒、信号解调解扰的有线电视机顶盒或综合解码器,以及最终呈现节目的电视机。 服务模式 传统上以提供多套直播电视节目为主。随着技术进步,现代有线电视系统已发展为双向宽带网络,不仅承载大量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频道,还广泛提供视频点播、时移电视(回看、暂停直播)、高速互联网接入、数字电话(网络电话)等交互式增值服务,成为家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其他系统区别 相较于卫星电视易受天气干扰、地面电视覆盖有限且频道容量小、网络电视依赖互联网带宽易拥堵,有线电视系统的显著优势在于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频道容量巨大(利用频分复用等技术可传输数百套节目)、可提供高带宽双向交互服务。其劣势主要在于初期网络铺设成本高、覆盖范围受限于线缆物理延伸。发展历程与演进
有线电视的雏形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美国和欧洲。最初形态是社区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旨在解决偏远地区或信号屏蔽严重区域居民难以清晰接收无线电视节目的问题。大型共用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同轴电缆分配到各家各户。随后几十年,系统规模扩大,开始增加本地制作的节目或远距离微波中继信号,逐步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网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卫星通信技术的成熟使得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节目源接入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有线电视内容。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数字化浪潮席卷有线电视领域,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成为主流,这不仅大幅提升了频道容量和传输质量(支持高清晰度电视),也为交互式业务奠定了基础。光纤技术的引入形成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架构,显著提升了网络带宽和传输距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协议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有线电视服务兴起,推动着有线电视向全业务综合信息网络演进。 技术架构深度解析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技术集成体:
163人看过